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黑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8:07:14  浏览:82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1994年6月23日 第2号)


  现发布《黑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代省长 田凤山
          黑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的管理,强化财政调控手段,根据《黑龙江省收费罚没集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经省以上财政部门批准从事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征收各种收费性质的基金、资金及附加(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的,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物价、审计、银行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工作。


  第四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应纳入财政管理。收费收入按照规定全额定期上缴同级财政部门。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计划拨付。
  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五条 行政性收费收入的管理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实行省级统收统支的行政性收费和省主管部门按照比例集中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由省主管部门全额上缴省财政部门。
  (二)全额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部门。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其收费专项用途,根据需要确定。
  (三)自收自支管理的单位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部门。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短收不补的原则核定拨付。
  行政性收费资金结余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安排,主要用于补充财政预算。


  第六条 事业性收费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抵顶预算拨款、计划管理与专项审批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第七条 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管理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全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的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其收费专项用途安排。
  (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的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根据其年度收支结余情况,核定部分抵顶其经费拨款,抵顶经费拨款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计划拨付,并等额核减其财政经费支出。抵顶经费拨款的资金,仍为预算外资金。
  (三)自收自支管理的单位的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标准核定拨付。经财政部门批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事业性收费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结余部分上缴财政部门。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定、拨付。
  事业性收费资金的结余部分,由财政部门根据其预算管理形式重新进行分配,主要用于扶持事业发展。


  第八条 收费性质的基金、资金、附加等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部门。支出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拨付。当年年末收支相抵后的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其任务完成后的结余资金收归财政部门。


  第九条 凡用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搞自筹基本建设或购买专控商品或发放奖金、补贴等专项支出的,必须由财政部门审批其资金来源,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的收支,应单独设帐核算,并按照预算外资金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收支决算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财政部门收缴全部非法所得,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罚款上缴同级财政部门。收缴的非法所得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获取的赞助、捐款资金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中山市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府〔2007〕46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
现将《中山市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四月十日

中山市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餐饮行业兼营营业性演出行为的监督管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餐厅、酒吧、饮品店、茶馆等餐饮场所的经营者,以举办演出活动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产品促销或招徕顾客的,属兼营营业性演出行为,均应遵守有关规范营业性演出行为的法规、规章以及本规定。
第三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公安、工商、消防、城管执法、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举办演出活动的餐饮场所应设置在合法的、用途与使用功能相符的建筑物内。
第五条 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业务应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向市公安消防部门申报餐饮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取得同意使用或开业的《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意见书中应注明含有“接待文艺演出”功能),场所改建或扩建经营场地,应重新申报,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后才能继续营业;
(二)到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取得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业务(接待文艺演出)的营业执照;
(三)报公安管理部门核准演出场所容纳人数;
(四)向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手续。
第六条 兼营营业性演出业务的餐饮场所设计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舞台和室内装修报建设局批准并验收;
(二)建筑内部装修不得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不得设置妨碍疏散的栅栏或分隔物;
(三)不得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因特殊要求需改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和法规的规定;
(四)场所内用电安装必须按国家有关安全用电施工规范进行安装与施工;
(五)主出入口不得设置遮掩物,且主出入口应当可以观察场内情况,场所内的梯级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六)场所内不得增设卡拉OK设备,不得设立舞池;
(七)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八)不得安装重低音设备。
第七条 在餐饮场所举办演出活动应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并办理下列申报手续:
(一)邀请国内演员或者团体演出的,应在演出日期3日前将申请材料提交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二)邀请外国或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演出的,应在演出日期20日前将申请材料提交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餐饮业兼营营业性演出业务的,应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经营,并遵守下列规范:
(一)各职能部门核发的证照或批准文件和核定人数标示应悬挂在主出入口明显位置;
(二)演出活动时间应限定在18时至次日凌晨2时;
(三)举办演出活动的场所及其边界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不得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四)演出活动须经批准后方可宣传和举办,不得擅自举办演出活动;
(五)遵守演出娱乐协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六)建立场内演出巡查制度,明确演出责任人,并报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演出行业协会备案;
(七)变更场所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重要事项,应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并向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备案;经营场所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被吊销或撤销有关前置许可文件或文件过期失效的,应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
(八)演出场所应聘请专职保安落实演出时的安全、消防措施,维护现场秩序,发现演出现场秩序混乱或违规演出,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公安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餐饮业经营者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违反国家有关营业性演出管理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由市文化、工商、公安、消防、城管执法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1〕12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渝府文〔2010〕5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老城区要逐步疏解功能和人口,两江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时序,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要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加强对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规划统筹,引导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根据重庆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保障建设实施。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重点提高城市应对地震、洪涝和地质灾害能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服务。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发挥集散地枢纽功能。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划定城市水系蓝线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要重点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山体和生态廊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和区位布局合理。要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和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磁器口、湖广会馆等历史文化街区,涞滩镇、中山镇等历史文化名镇(村),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歌乐山、红岩村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的保护。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线保护范围,加强对长江、嘉陵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保护好自然山体、水体和景观风貌,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重庆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重庆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重庆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重庆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