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1:47:11  浏览:81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1997年5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制止非法收费,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统称。
行政性收费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行使其管理职能中,依据法律、法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实施的收费。
事业性收费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向社会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实施的收费。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管理制度。省物价、财政以外的其它部门,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无权审批设立收费项目,无权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的统一领导,各级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
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民银行和收费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县以上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地、州、市、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初审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报上一级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
(三)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地、州、市、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初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报上一级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
(四)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的管理,并对执收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颁发岗位合格证。
(五)纠正同级政府部门越权制定收费项目或标准的行为。
(六)指导、协调、管理各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做好收费工作。
(七)监督检查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查处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县以上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地、州、市、县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初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报上一级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
(三)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地、州、市、县财政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初审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报上一级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
(四)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
(五)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六)纠正同级政府部门越权制定收费项目或标准的行为。
(七)监督检查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查处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必须以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章为依据,并对社会某一方面有管理或服务的需要和事实。
行政性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费用或者其它实际需要,以及社会承受能力来确定。
事业性收费标准,在自愿接受服务和受益的原则下,应当根据所提供服务的合理耗费、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政府投入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来确定。
重要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涉及增加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经省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经过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向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云南省收费许可证》,实行持证收费。收费许可证由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分级核发,并实施年度审验。收费许可证管理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实行收费登记卡制度。
第十条 经过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内容执行,并公开收费项目、范围、标准。建立健全收费内部管理制度。
收费单位不得无证收费、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自定收费标准或提高收费标准。
收费单位不得将其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交由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十一条 对于没有收费许可证,使用未经过年度审验的收费许可证,没有亮证收费,没有按收费许可证核定的内容收费的,交费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和举报。
第十二条 收费单位在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对使用其它非法收费票据和只收费、不开具收费票据的,交费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和举报。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支出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或者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计划和规定用途拨付使用。
第十四条 各级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检查机构,依法查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依法予以查处,违法所得限期退还原交费单位和个人;无法退还或者不宜退还的,依法收缴财政,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收费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依法责令改正,视其情节轻重,分别处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责令退还当事人,无法退还和不宜退还的,依法收缴财政,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收费单位使用未经年度审验的收费许可证或未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的,依法责令改正,并处以警告或者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暂扣或吊销其收费许可证。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除按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规定处罚外,应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分别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建议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收费单位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在接受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警告或者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未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复议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和复议决定的机构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文明执法。
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5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公用电话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150号)


  《江苏省公用电话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12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1998年12月15日

             江苏省公用电话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省通信事业的发展,规范通信市场,加强公用电话管理,根据《江苏省邮电通信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用电话,是指设置在城乡街道、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公路沿线等地以及在交通工具上的,为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电话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用电话的设置、经营和管理。


  第四条 公用电话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全、方便群众生活的重要社会基础设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用电话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 省电信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用电话管理工作,各市、县电信管理机构(以下称公用电话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用电话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建设等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助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公用电话的设置、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民享有正当使用公用电话的权利,负有爱护公用电话设施的义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偷盗、毁坏公用电话设施。

第二章 公用电话的设置





  第七条 省电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用电话的需求,编制全省公用电话发展计划。


  第八条 邮电营业场所均应当设置满足公众需求的公用电话。
  商业区沿街单位以及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商场、医院、旅游点、娱乐场所、道路、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应当根据客流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公用电话。
  居民住宅区内公用电话以及夜间应急电话的设置,由公用电话管理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具体商定。


  第九条 城镇住宅小区、开发区建设以及城市道路改造时,建设单位应当将公用电话的设置纳入有关规划并经批准后,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验收,未列入规划的,建设规划部门不予批准建设。


  第十条 安装公用电话设施需占用(挖掘)道路、使用土地的,应当按照规定依法向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理。
  需在桥梁、隧道、人防工程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上附挂通信线路的,依照有关法律和《江苏省邮电通信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承办公用电话业务,向社会提供服务。需要设置公用电话的,应当向公用电话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取得《公用电话代办证》。
  未取得《公用电话代办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公用电话营业活动。


  第十二条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在接到单位和个人设置公用电话的申请后,经审核,批准设置公用电话的,应当在30日内负责装机通话;不批准设置公用电话的,应当在接到申请后10日内答复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公用电话代办证》每2年复查一次。代办公用电话的单位和个人要求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之日的30日前向公用电话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终止营业。

第三章 公用电话的经营与服务





  第十四条 公用电话的经营方式有自办和委托代办两种,可以办理下列业务:
  (一)市内和本地网通话;
  (二)来话传呼和接收寻呼回话;
  (三)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等。
  公用电话代办户需兼营其他邮电业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公用电话的服务时间:
  (一)居民住宅区传呼公用电话,每天服务时间市区不得少于12小时,其他地区不得少于10小时;
  (二)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服务时间应当与设置单位的工作时间一致;
  (三)昼夜服务的公用电话,应当24小时提供服务;
  (四)夜间应急电话应当从21时起至次日8时保证服务。


  第十六条 公用电话经营者应当为社会提供安全、方便的通信服务,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接受群众监督,并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一)悬挂邮电部门统一制作的公用电话标志牌;
  (二)张贴或者悬挂公用电话代办证;
  (三)公布服务时间和传呼范围;
  (四)电话机上标明本机电话号码;
  (五)张贴或者悬挂电话资费表,按照标准收费;
  (六)使用面对用户的电话计费器;
  (七)使用加盖代办章的统一印制的凭证、票据;
  (八)提供电话号簿。


  第十七条 拨打110报警求助、119火警、122交通事故报警、120紧急救护电话的,公用电话经营者必须随时提供,不得拒绝,并免收费用。
  用户使用本地电话查号、自动寻呼等电信特服号码和拨打无线移动电话以及其他业务的,公用电话经营者在服务时间内不得拒绝提供使用。


  第十八条 公用电话通话费、传呼费、服务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及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公用电话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各项收费规定,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长途电话夜间和节假日实行减价收费的规定。
  公用电话经营者应当使用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其他有权机构检定合格的电话计费器,不使用电话计费器或者不按照标准收费的,用户可以拒付通话费。

第四章 公用电话的管理与保护





  第十九条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社会对公用电话的需求,及时调整公用电话网点和传呼范围;负责公用电话的安装、迁移和日常业务管理,并对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爱护公用电话的机线设备,未经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搬移或者挪作他用。不得擅自在公用电话通信线路上搭接电话机、传真机或者其他通信终端设备。
  因建设工程需要必须拆迁公用电话亭时,拆迁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事先通知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就迁移地点、补偿标准等事项签订拆迁协议。


  第二十一条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公用电话经营者的检查监督,公用电话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持《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人员担任公用电话监督员,对公用电话经营者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进行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公众对公用电话经营者超标准收费、拒绝提供规定服务项目的,可以向物价部门或者公用电话管理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认真查处。


  第二十三条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在接到公用电话障碍申告后不得推诿和拖延,应当在24小时内予以修复。由于重大线路故障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当向公用电话代办户说明原因。


  第二十四条 公用电话设置单位应当加强对公用电话设施的维护管理,应当保证电话亭以及公用电话的整洁完好和通信畅通,并定期派员维护,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公用电话代办户应当保持话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处理。


  第二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伪造、冒用电话卡(如磁卡、IC卡等);禁止使用非邮电部门制造发行的电话卡。严禁销售伪造的电话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立的市场外,销售高于或者低于面值的电话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用电话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公用电话代办证》擅自开办公用电话业务的,责令其停止营业;其中经审查符合开办公用电话条件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有关手续;不停止营业或者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经批准擅自终止营业的,责令其限期恢复营业,逾期不恢复营业的,注销其《公用电话代办证》;
  (三)限制或者拒绝公众使用邮电部门规定的业务的,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直至取消公用电话代办资格;
  (四)擅自在公用电话通信线路上接装电话机、传真机或者其他通信终端设备的,责令其拆除,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前款所列各项行为,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按照公用电话代办协议办理。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公用电话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公用电话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财物收据。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国库。


  第二十九条 拒绝、阻碍公用电话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非法侵犯公共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建设等行政部门管理范围的,分别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公用电话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者利用公用电话进行违法活动的,由公用电话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公用电话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公用电话的种类:
  (一)普通公用电话:指用普通电话机加电话计费器,供公众使用,通话完毕付费的电话;
  (二)投币式公用电话:指用户预先投入一定量值的硬币后,才可以通话的电话;
  (三)卡式公用电话:指用户将预先购买的磁卡或者IC卡,插入磁卡机或者IC卡机通话的电话机;
  (四)无线公用电话:指采用无线接续,用电话机加电话计费器、投币或者插电话预付费卡的方式完成通话、付费的终端设备;
  (五)常用电信特服号码:指电话障碍申告(112)、本地电话查号(114)、天气预报(121)、全国邮电无线人工寻呼(126)、本地邮电无线自动寻呼(127)、自动信息服务台(168)等;
  (六)其他业务:指300号业务(预付费的记帐业务)、800号业务(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等。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电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卫生检疫局关于重申有关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规程的通知

卫生检疫局


卫生检疫局关于重申有关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规程的通知


(卫检食二字〔1997〕第83号)

各卫生检疫局、进口食检中心:

  自91年进口食检工作上划以来,全国进口食检的机构和人员有了很大变化,进口食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近年来,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在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为适应当前进口食检工作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的规范化管理。现就有关进口食品的卫生监督检验工作规程重申如下:

  一、所有进口食品必须按我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督检验,然后才能签发《卫生证书》。

  二、凡进口粮食、糖(不含原糖)、精炼食用油、奶粉(尤其是婴儿配方奶粉)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除必须按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及其他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外,还要加做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三、各局实验室在技术上发生困难或疑问时,应请就近的有相应技术能力的检疫局协助。如仍有问题难以解决,应报请就近进口食检中心给予技术支持。

  四、各局或中心对有关进口食品有疑问时,应向出证单位索取该批进口食品的检验报告。各出证单位在接到索取检验报告通知后,应于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资料传真或以其它方式转达给索取单位。

  特此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检疫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